號: 760803383/202306-00037 信息分類: 其他文件
發布機構: 宿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成文日期: 2023-06-14 發布日期: 2023-06-14 08:59
文  號: 宿政辦秘〔2023〕22號 性: 有效
生效時間: 廢止時間: 暫無
名  稱: 宿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宿州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的通知
政策咨詢機關: 宿州市應急管理局防災減災中心 政策咨詢電話: 0557—3255815

宿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宿州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的通知

來源:宿州市人民政府 瀏覽量: 發表時間:2023-06-14 08:59 編輯:宿州信息公開025

宿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宿州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的通知

宿政辦秘〔202322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宿州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已經202365日市政府第3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202118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的《宿州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宿政辦秘〔20211號)同時廢止。

 

                                                 

宿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614

 

宿州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

 

 

1 總則

1.1 指導思想

1.2 編制依據

1.3 適用范圍

1.4 工作原則

2 組織指揮體系

2.1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及職責

2.2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及職責

2.3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專項工作組

2.4 縣(區)防汛抗旱指揮部

2.5 基層防汛抗旱指揮機構

2.6 防汛現場指揮機構組成

2.7 工作組、專家組

3 汛(旱)前準備

3.1 責任落實

3.2 應急預案

3.3 工程準備

3.4 物資準備

3.5 隊伍準備

3.6 培訓演練

3.7 信息化支撐

3.8 宣傳教育

3.9 汛(旱)前檢查

4 監測預警

4.1 監測預報

4.2 預警分級

4.3 預警發布

4.4 預警響應

5 應急響應

5.1 一級應急響應

5.2 二級應急響應

5.3 三級應急響應

5.4 四級應急響應

5.5 應急響應終止

6 不同災害應急處置的銜接配合機制

6.1 河道洪水

6.2 漬澇災害

6.3 堤防決口、水閘垮塌、水庫垮壩

6.4 安全防護與醫療救護

6.5 社會動員

7 信息報送與發布

7.1 信息報送

7.2 信息發布

8 應急保障

8.1 隊伍保障

8.2 物資保障

8.3 資金保障

8.4 通信保障

8.5 交通保障

8.6 電力保障

9 后期處置

9.1 善后工作

9.2 總結評估

10 附則

10.1 名詞術語解釋

10.2 預案管理與更新

10.3 獎勵與責任

10.4 預案解釋部門

10.5 預案實施時間

附件1:市防汛抗旱應急組織指揮體系圖

附件2:市防汛抗旱應急分級響應框架圖

 

1 總則

1.1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和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發展和安全,按照國家和省防汛抗旱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做好水旱災害突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安徽省抗旱條例》《安徽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宿州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相關預案,制定本預案。

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突發性水旱災害的防范與處置。

1.4 工作原則

防汛抗旱工作在黨的領導下,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堅持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屬地為主,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依法防控、科學調度、防汛抗旱統籌,全民參與、軍地協同、平戰結合的原則。

2 組織指揮體系

2.1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及職責

市人民政府設立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以下簡稱市防指),負責組織、指揮、協調、指導、監督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主要職責是:

1)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關于防汛抗旱工作的決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

2)制定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政策、制度等;

3)依法組織制定重要河道和重要水工程防御洪水抗御旱災及應急水量調度方案,調度運用影響較大的防洪抗旱工程設施;

4)組織協調、指揮決策和指導監督重大水旱災害應急搶險救援工作;

5)組織開展防汛抗旱檢查,督促地方黨委和政府落實主體責任,監督重點地區和重要工程落實防汛抗旱責任人;

6)指導監督防汛抗旱重要決策的貫徹落實;

7)指導各地建立健全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完善組織體系,建立健全與縣區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的應急聯動、信息共享、組織協調等工作機制;

8)承擔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

2.1.1 市防指組成

市防指由市政府市長任指揮長,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任第一副指揮長,市政府分管水利部門的副市長任常務副指揮長,市應急局局長、市水利局局長、市城管局局長、軍分區戰備建設處處長、武警宿州支隊支隊長、市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市氣象局局長任副指揮長,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體育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林業局、市數據資源局、市國動辦、市房管中心、市公安局、國網宿州供電公司、宿州水文水資源局等單位為成員。

2.1.2 成員單位職責

市委組織部負責督查各級行政首長防汛抗旱責任制落實情況,掌握黨政領導干部在組織抗洪搶險、抗旱和救災工作中履職情況。

市委宣傳部負責把控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宣傳導向,組織、協調和指導新聞宣傳單位做好防汛抗旱信息發布、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工作。及時組織播發經市防指審定的防汛抗旱預警、汛(旱)情公告。

市發展改革委負責協調推進重點工程除險加固、水毀工程修復等防汛抗旱項目建設。承擔電力建設工程防洪安全監督管理,電力設施和電能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協調保障防汛抗洪搶險電力應急供應,協調落實農業抗災用電指標。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指導、組織編制和監督實施村鎮建設發展規劃,指導做好災后房屋鑒定等有關工作。督促指導建筑行業做好安全度汛工作。

市數據資源局負責協調保障公眾移動通信網的通信暢通。負責協調全市電信運營企業和鐵塔公司為防汛抗旱提供通信保障;根據汛情需要,協調調度應急通信設施,保障搶險救援現場通信需要,確保公用通信網設施的防洪安全和通信暢通。

市教育體育局負責組織指導各類學校開展防洪避險知識宣傳,指導在校師生及時開展應急避險等工作,督促指導受災學校開展災后自救和恢復教學秩序工作。

市民政局負責指導危險區民政福利機構設施及財產安全轉移等工作。

市司法局負責本系統的防汛抗旱工作。

市農業農村局負責掌握農業洪澇、旱災情況,組織開展農業排澇、抗旱、生產救災和恢復的指導、技術服務;指導漁業船只做好防臺風工作;實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提高農業防御洪水抗御旱災能力。

市交通運輸局負責指導公路、水路工程設施的防汛抗旱工作;指導組織搶險救援力量實施公路、水路搶通保通,保障工程設施安全;協助征調防汛抗旱搶險救災所需車輛、船舶等交通運輸工具,優先運送受災人員、搶險救援人員和搶險救災物資。緊急防汛期監督船舶航行服從防洪安全要求,督促水上運輸船只和渡口做好防臺風工作。

市財政局負責籌集防汛抗旱資金,要求及時下撥中央、省和市級防汛抗旱救災資金并加強資金監管。

市公安局負責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運送防汛抗旱搶險救災人員和物資的道路交通安全暢通;依法打擊造謠惑眾和偷竊、哄搶防汛抗旱物資以及破壞防洪抗旱設施的違法犯罪活動;協助相關部門妥善處置因防汛抗旱引發的群體性治安事件;協助組織群眾從危險地區安全撤離或轉移。

市衛生健康委負責洪澇災區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護工作,及時向市防指提供水旱災區疫情與防治信息,組織開展防病治病,預防和控制疫情的發生和流行。

市商務局負責對災區生活必需品市場運行和供求形勢的監控,協調做好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后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組織、供應等工作。督促指導各地加強地下商超的管理,落實防汛排澇物資、裝備,開展應急排澇和安全提示等工作。

市文化和旅游局負責指導、協調、監督文化經營單位、旅游A級景區做好防汛防臺風工作。組織指導應急廣播覆蓋區域建設、使用單位完善與相關部門的信息對接機制,實現信息共享。

    市生態環境局負責水環境質量應急監測,為實施防洪、供水調度提供水質狀況,協調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市城管局負責城區所屬防、排澇、供水工程安全運行。組織、指導城區市政設施和民用設施的防排澇工作。協調做好市城區飲用水保障工作。

市應急局負責綜合指導協調各縣區和相關部門的水旱災害防治工作,組織協調較大、重大、特別重大水旱災害的搶險和應急救援工作。指導協助地方組織搶險救援隊伍、調運搶險物資,組織險情巡查、應急處置,轉移安置受洪水威脅人員,救援被洪水圍困人員。負責災害調查統計評估和災害救助。依法統一發布災情信息。監督、指導和協調汛期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及綜合監管的金屬冶煉等八大行業安全生產工作,及時組織、協調水旱災害中上述行業涉及生產安全事故(險情)的應急救援處置。

市氣象局負責氣象監測和預測預報工作,對汛情、旱情形勢作出氣象分析和預測,及時發布預報預警;對汛期重要天氣形勢和災害性天氣作出滾動預報,及時向市防指及有關成員單位提供氣象預報信息;組織開展防汛抗旱搶險救災現場氣象保障服務,適時組織人工增雨防雹工作。

市自然資源局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指導開展群策群防、專業監測和預報預警工作、承擔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的技術支撐工作;做好災后重建規劃及有關工作。

    市水利局負責水旱災害防御工作,組織指導水旱防治體系建設,編制洪水干旱災害防治規劃和防護標準并指導實施。開展水情旱情監測預警預報、水工程調度、日常檢查、宣傳教育、水旱災害防治工程建設等,保障農村供水工程安全運行,承擔防汛抗旱搶險技術支撐工作,負責發布水情旱情,組織水毀水利工程修復等工作。

市房產管理服務中心負責督促指導各地加強居民區車庫等地下空間管理,落實防汛排澇物資、裝備,開展應急排澇和安全提示等工作。

市國動辦負責督促指導各地加強人防設施等地下空間管理,落實防汛排澇物資、裝備,開展應急排澇和安全提示等工作。

宿州水文水資源局負責汛情監測預報。負責其相關水文站、雨量站的水位、雨量測報和分析,提供水文綜合性分析及預測,為市防指防汛工作當好參謀。

國網宿州供電公司負責電力設施的防洪及電力調度安全工作,保障有關防洪涵閘電力供應,保障防汛、抗旱、排澇的電力供應。

武警宿州支隊根據汛情、旱情需要,組織武警部隊擔負抗洪搶險救災任務,參加重要工程和重大險情的應急搶險工作;協助當地政府轉移營救危險地區群眾,協同公安機關維護搶險救災秩序和災區社會治安等。

市消防救援支隊負責組織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參加抗洪搶險排澇、遇險群眾救助;協助當地政府轉移營救危險地區群眾、做好抗旱地區群眾生活保障用水救助工作。

軍分區戰備建設處根據汛情需要,負責組織協調現役部隊、民兵力量參加抗洪搶險救災,轉移營救危險地區群眾等防汛緊急任務。

2.2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及職責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以下簡稱市防辦)為市防指辦事機構,承擔市防指日常工作,設在市應急局。主要職責:

1)組織擬訂并實施市級防汛抗旱應急預案;

2)收集掌握汛情、旱情、險情、災情和防汛抗旱行動情況等;

3)組織防汛抗旱會商,分析研判形勢,提出應對方案與建議;

4)協調、監督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落實市防指工作部署;

5)組織指導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和防汛抗旱隊伍建設;

6)組織指導防汛抗旱宣傳教育和培訓演練;

7)組織指導對較大水旱災害應急處置的調查評估工作。

市防辦辦設主任1名,由市應急局局長擔任;設副主任若干名,由市防指相關成員單位負責同志擔任。

2.3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專項工作組

市防指成立由相關成員單位牽頭的專項工作組,按照防汛應急響應行動要求進駐市應急指揮中心,進行聯合值守、會商、指揮。專項工作組組長、副組長分別由相關單位處級、科級負責同志擔任,成員由相關單位根據工作任務確定。專項工作組實行組長負責制和部門負責制相結合的工作責任制度。根據應急處置工作需要,市防指可對專項工作組進行調整。

2.3.1 指揮協調組

市應急局為組長單位,市水利局、市城管局為副組長單位。負責協助市防指領導開展指揮調度,組織防汛會商,提出工作建議;匯總掌握防汛抗洪搶險信息,起草相關文稿,發布相關信息;根據需要,派出搶險技術專家。

2.3.2 預報預警組

市氣象局為組長單位,市水利局、市城管局、宿州水文局為副組長單位。負責雨情、洪水、城市內澇、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指導、督促地方預警發布和危險區人員轉移避險。

2.3.3 防洪調度組

市水利局為組長單位。負責市本級調度的防洪工程調度和突發應急調度,對接省水利廳、相鄰地市水利局開展防洪調度,指導監督各縣區防洪調度。

2.3.4 隊伍和物資調度組

市應急局為組長單位,市水利局、市公安局、軍分區戰備建設處、武警宿州支隊、市消防救援支隊為副組長單位。負責全市各類防汛搶險救援隊伍和防汛搶險物資統一調度,協調做好突發險情災情現場處置前后方聯動;根據需要,向省應急廳申請物資和隊伍支持。

2.3.5 督導檢查組

市應急局為組長單位,市水利局、市城管局、市農業農村局為副組長單位。負責工作組派出、檢查情況匯總、督促整改、調查核實等工作。

2.4 縣(區)防汛抗旱指揮部

縣(區)人民政府設立防汛抗旱指揮部,在上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和本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負責組織、指揮、協調、指導、監督本行政區域內防汛抗旱工作。

2.5 基層防汛抗旱指揮機構

有防汛抗旱任務的鄉鎮(街道)設立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明確承擔防汛抗旱具體工作的機構和人員。有防汛抗旱任務的行政村(社區)明確防汛抗旱責任人,負責組織落實防汛抗旱措施。有防汛抗旱任務的部門和單位根據需要設立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在本級或屬地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

2.6 防汛現場指揮機構組成

防洪河道堤防、水庫等出現較大險情時,可以組建現場指揮機構,由當地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指揮長,負責組織、指揮、協調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必要時,市委、市政府負責同志擔任指揮長,組織、指揮、協調現場搶險救援工作。

2.7 工作組、專家組

市防指成立工作組,由市防指成員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帶隊,赴一線指導督促地方開展防汛抗旱工作。

市防指成立專家組,由相關專業的技術、管理、搶險救援專家組成,為防汛抗旱指揮決策、應急處置等提供咨詢和建議。專家組成員所在單位應支持專家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3 汛(旱)前準備

3.1 責任落實

健全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及其辦事機構,充實與行政區域內防汛抗旱任務相適應的專業人員力量,構建上下對應、貫通的防汛抗旱指揮體系。落實市、縣、鄉、村逐級包保工作責任機制。落實堤防、水庫、行蓄洪區、城市等重點地區和重要工程防汛行政責任人。

對水庫下游、行洪通道、山水威脅區、行蓄洪區、低洼易澇區等高風險區域劃分人員轉移避險網格,明確監測、巡查、預警責任人和包保到戶到人的轉移責任人。落實城市隧道、下穿立交、地下空間、下沉式建筑、軌道交通、在建工地基坑等高風險部位管理單位防汛責任人。

3.2 應急預案

各級各部門修訂完善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河湖和水工程防御洪水、抗御旱災、應急調水方案,臺風災害防御預案,人員轉移避險和搶險救援預案等。

各級防辦負責修訂完善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突發重大險情應急搶險預案。

水利部門負責修訂完善重要水工程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調度方案、應急水量調度方案;對重點險工險段或易出險的水利工程設施,編制工程應急搶險方案。

老汪湖蓄滯洪區控制運用預案由市水利部門組織擬訂,由市人民政府組織審批。

城管部門負責修訂完善市城區排水防澇應急預案。

教育、民政、城管、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文化和旅游、衛生健康、應急、能源等部門負責組織、指導、監督行業重點單位、基礎設施管理單位編制防汛應急預案,強化應急響應措施和預警聯動。

3.3 工程準備

水利部門完成水毀工程修復、在建開口工程復堤復壩任務。

各行業主管部門督促指導各類防汛排澇工程整治消除度汛隱患,確實在汛前無法消除的,制訂應急度汛方案,落實汛期在建涉水工程和病險工程安全度汛責任和方案措施。

3.4 物資準備

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重點防洪工程管理單位以及受洪水、干旱威脅的單位應儲備必需的防汛抗旱搶險救援物資。在防汛重點部位應就近儲備一定數量的搶險物資,以備急需。

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統一調用本行政區域內防汛抗旱物資,組織財政、水利、城管、應急、發展改革(糧食和儲備)等部門,按照優化、協同、高效的原則,完善防汛抗旱物資儲備管理體制機制,做好物資規劃計劃、資金保障、儲備管理、調撥使用、輪換更新等工作,提高物資管理調運信息化水平。

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及時了解掌握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的更新換代情況,及時調整儲備物資品種,提高科技含量;優化物資儲備布點,拓展儲備方式,適當開展協議和產能儲備;對大型設備需求,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解決;緊急情況下,可向社會公開征集。

3.5 隊伍準備

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加強防汛抗旱應急搶險救援專業隊伍建設,統一調動本行政區域內各類防汛抗旱隊伍,提高隊伍管理調動信息化水平。

加強軍地聯動,針對重點區域、重要堤段可預置任務部隊;加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和民兵隊伍防汛搶險救援技能訓練和裝備配備。

應急部門依托建筑、水利等施工相關企事業單位組建防汛專業搶險隊伍,城管、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電力、通信等部門根據職責組建本系統內專業隊伍,為防汛抗旱提供保障。

縣、鄉、村應加強應急救援力量整合,組建基層應急隊伍,其中縣級不少于100人,鄉級不少于50人,村級不少于15人。

縣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根據巡堤查險任務,按照相關規定,組織本行政區域內群眾和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組建巡堤查險隊伍,并進行登記造冊。堤防工程管理部門根據堤防所在行政區域,并結合堤防防洪保護受益范圍,劃分巡堤查險任務和區段,報本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確定。堤防跨行政區域的,由上一級確定。支持社會應急力量加強防汛搶險救援技能訓練和裝備配備,鼓勵依法有序參與抗洪搶險。

有防汛抗洪任務的單位要結合本單位的需要,組建或者明確防汛搶險隊伍。

3.6 培訓演練

3.6.1 培訓

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組織實施防汛抗旱知識與技能培訓,每年汛前至少組織開展1次;組織編寫培訓教材、課件、視聽資料,加強培訓師資、機構培育,提高培訓規范化水平。市級負責縣級防辦工作人員、市級防汛專業搶險隊伍負責人和防汛搶險技術骨干等的培訓??h級負責縣、鄉級防辦工作人員、縣級防汛專業搶險隊伍負責人和防汛搶險技術骨干、鄉村級防汛抗旱負責人、基層應急隊伍、巡堤查險人員等的培訓。

3.6.2 演練

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定期組織舉行實戰演練、桌面推演等不同類型的應急演練,檢驗、改善和強化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能力。暴雨洪澇易發區域的鄉鎮(街道)、村(社區)及企事業單位每年應至少開展1次有針對性的演練。專業搶險隊伍應針對當地易發生的各類險情,每年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汛搶險演練。

3.7 信息化支撐

各級防辦在充分利用各部門既有成果的基礎上,組織加強信息化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深化監測、監控、工程、地理、預報、預警等各類信息共享,積極推進指揮調度可視化、場景化、可量化。各部門應按照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要求,提供相關數據。

3.8 宣傳教育

各級各部門多渠道、多形式開展防災避險知識宣傳教育,推動防災避險知識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增強社會公眾防災減災意識,提高風險識別、防災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

3.9 汛(旱)前檢查

各級各部門開展汛(旱)前大檢查,查找薄弱環節,限期整改,消除隱患,確保度汛責任和措施落實到位;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汛前對各項準備工作至少組織開展1次綜合檢查,查組織、查工程、查預案、查演練、查物資、查通信,對發現的問題隱患,跟蹤督促整改。

4 監測預警

4.1 監測預報

氣象部門負責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水利、水文部門負責水情、旱情監測預報,自然資源部門負責地質災害監測預報,氣象、城管部門負責城市內澇監測預報;農業農村部門負責農田澇漬、土壤墑情監測預報。各部門及時將監測預報結果報送相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同時抄送相關部門。

4.2 預警分級

洪水預警由低到高分為4個等級,依次為一般洪水、較大洪水、大洪水、特大洪水;干旱預警由低到高分為4個等級,依次為輕度干旱、中度干旱、嚴重干旱、特大干旱。

4.3 預警發布

氣象部門負責暴雨、臺風預警發布,水利部門負責水情、旱情預警發布,自然資源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預警發布,氣象部門會同城管部門負責城市內澇預警發布,農業農村部門負責農田澇漬、農業干旱預警發布。

水利、水文、氣象等部門應開展重大災害性天氣聯合監測、會商和預報,盡可能延長預見期,對重大氣象、水文災害作出評估,按規定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并報送本級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揮機構。

各相關部門應規范預警發布內容、范圍、程序等,按照專群有別、規范有序的原則,科學做好預警信息發布,加密重要時段預警發布;針對暴雨洪水影響跨行政區域的,完善跨區域預警聯動機制;建立預警叫應機制,確保高等級預警信息第一時間使相關防汛責任人知曉。

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和水利部門按照規定權限調度防洪工程、可能對上下游造成影響時,應提前向受影響的下游相應等級發人民政府或基層組織發布預警。地方人民政府、基層組織接到預警后,必須立即組織采取應急處置措施,確保人員安全。

對跨區域發生的洪澇災害,或者突發事件將影響到臨近行政區域的,當地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在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的同時,應及時向受影響地區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通報情況。

堤防和涵閘、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出現險情或遭遇超標準洪水襲擊,以及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決口時,工程管理單位必須立即采取搶護措施,并在第一時間向預計淹沒區域的相關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組織發出預警。

水庫(水閘)管理單位按照控制運用辦法決定泄洪時,應提前向泄洪影響區域的地方人民政府或基層組織發出預警;當水庫出現險情征兆時,水庫管理單位必須立即采取搶護措施,并在第一時間向預計垮壩淹沒區域的相關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組織發出預警;當水庫遭遇超標準洪水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垮壩時,水庫管理單位應提早向預計垮壩淹沒區域的相關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組織發出預警,為群眾安全轉移和工程搶護爭取時間。

縣、鄉應健全廣播、警報器、大喇叭等預警發布設施,暢通電視、網絡、移動通信、大屏等預警發布渠道,必要時組織人員逐戶通知,實現預警傳播快速、精準和全覆蓋。突出學校、醫院、敬老院、兒童福利機構、在建工地等特殊場所,山水及地質災害威脅區、低洼易澇區、旅游景區、農村偏遠地區等重點區域和老、幼、病、殘、孕等特殊人群的針對性預警工作。

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急響應原則上與本級相關部門的預警掛鉤,把預警納入應急響應的啟動條件。各相關部門建立預報預警評估制度,每年汛后對預報預警精確性、有效性進行評估。

4.4 預警響應

4.4.1 當發布暴雨預警時,各級各有關部門采取以下措施:

1)市防辦視情組織多部門會商研判,明確重點影響區域和防范應對工作重點,綜合預警等級、影響范圍、水情墑情等因素,提出啟動應急預案建議,加強對各地暴雨防范應對工作的指導督促。

2)市氣象局密切監視天氣變化,加密天氣預報。

3)市水利局、宿州水文局密切監視水情變化,做好重要河庫水情預報預警,視情調度預泄;指導督促水工程管理單位按照工程控制運用辦法等規定進行調度運用,加強水工程維護、巡查。

4)市自然資源局及時發布地質災害預警,督促指導專業隊伍和群測群防員加密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

5)市氣象局會同市城管局組織指導城市內澇預警發布,市城管、住房城鄉建設、交通、水利、商務、房管、國防動員等部門根據職責指導督促各地做好城市地下空間、下穿式立交橋、建筑施工場所等內澇隱患排查整治及城市重點易澇部位應急排澇準備等。

6)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指導督促各地做好建筑施工場所隱患排查整治,落實防護措施等。

7)市文化和旅游局組織指導各地各有關景區發布旅游安全提示信息,必要時督促關閉涉山涉水旅游景區,疏散游客;按要求協調基層鎮村通過應急廣播發布預警信息。

8)市委宣傳部、市數據資源局分別協調指導主流媒體、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廣泛發布預警和安全提示信息。

9)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及時安排部署,視情提前轉移危險區域人員,做好暴雨防范和應對工作。當地人民政府及時組織做好高等級預警下停工、停學、停業、停運和暫停戶外活動等工作,對重點部位和災害易發區提前預置搶險救援力量。

4.4.2 當發布洪水預警時,各級各部門視情采取以下措施:

1)市防辦組織多部門會商研判,綜合預警等級、影響范圍、水情墑情等因素,提出啟動應急預案建議,加強對各地洪水應對工作的指導督促。

2)市水利局密切監視水情變化,及時預報重要河庫洪水;按照洪水調度方案、工程控制運用辦法等規定實施重要水工程調度,適時提出防御洪水調度建議;指導督促水工程管理單位按照工程控制運用辦法等規定進行調度運用,做好水工程巡查、險情搶護;督促向水庫下游風險區發布實時預警。

3)市應急局組織指導協助各地做好應急搶險救援力量和物資準備,視情提前預置防洪重要部位搶險救援力量和物資。

4)市交通運輸局指導督促指導各地各有關單位做好行洪河道內橋梁、受洪水威脅重要公路的巡查、監視,及時發布公路通阻、航道通航預警信息,保障公路通行,加強道路管護和通航安全管理,做好水毀公路搶修準備,以及水庫下游風險區道路管護和通行安全提示。

5)市文化和旅游局組織指導各地各有關景區發布旅游安全提示信息,督促關閉洪水危險區內旅游景區,疏散游客。

6)有關農村基層預警防御責任人立即上崗到位,將預警信息通知到戶、到人,按預案提前組織危險區群眾轉移。

7)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立即動員部署,提前安排可能超警戒水位運行江河堤防、超汛限水位運行水庫的巡查防守,視情提前轉移洪澇危險區域人員,按照要求組織做好老汪湖蓄洪區運用準備,及時開機排澇。

4.4.3當發布臺風預警時,各級各有關部門采取以下措施:

1)市防辦組織多部門會商研判,明確臺風影響或可能影響區域和防范應對工作重點,綜合預警等級、影響范圍、水情等因素,提出啟動應急預案建議,加強對各地臺風防御工作的指導督促。

2)市氣象局密切監測臺風發展趨勢,跟蹤監測臺風路徑、風力及影響范圍。

3)市水利局加強重要水工程調度,減輕洪水風險。

4)市應急局組織指導做好應急搶險救援力量和物資準備。

5)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指導督促各地各有關單位做好建筑工地、搭建物、高空作業等隱患排查,及時消除隱患。

6)市交通運輸局指導督促各地各有關單位做好渡口、在航船只安全管理工作。

7)市農業農村局指導督促各地做好作業漁船管理、農業設施加固等工作。

8)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立即動員部署,視情提前轉移危險區內群眾。

4.4.4 當發布旱情預警時,市防指及其成員單位視情采取以下措施:

1)市防辦根據區域抗旱形勢,作出相應工作安排,綜合預警等級、影響范圍、水情墑情等因素,提出啟動應急預案建議,加強對各地防旱抗旱工作的指導督促。

2)市氣象局根據需要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3)市水利局、宿州水文局、市農業農村局加強旱情、墑情監測預報,做好重要水工程蓄水、引水、保水、提水、調水工作,增加抗旱水源。

4)市水利局、市城管局等部門及各縣區切實保障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努力保障農業及工業用水安全;市農業農村局指導做好農業抗旱工作。

5)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利局根據工作職責加強農業抗旱、農業灌溉等技術指導。

6相關縣區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加強組織動員,做好各項防旱抗旱準備,及時組織開展抗旱澆灌、應急送水等。

5 應急響應

按洪澇、旱災的嚴重程度和范圍,應急響應分為一級(特別重大)、二級(重大)、三級(較大)、四級(一般)。

5.1 一級應急響應

5.1.1 一級應急響應條件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為一級應急響應:

1)全市范圍內發生特大洪水,或新汴河、奎濉河干流發生兩個以上主要控制站超過保證水位的洪水;

2)新汴河宿州閘以上干流堤防、沱河宿東閘以上干流堤防、老汪湖堤防發生決口;

3)中型水庫發生垮壩;

4)發生面積大于150萬畝的洪澇災害;

5)市建成區,或3個以上縣區范圍內發生特大干旱,且預報未來一周無透墑雨;

6)其他需要啟動一級響應的情況。

市防辦提出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建議,由市防指第一副指揮長審核后,報市防指指揮長決定。必要時,市委、市政府直接決定啟動一級應急響應。

5.1.2 一級應急響應行動

1)市防指指揮長主持會商,市防指全體成員參加,作出工作部署,工作情況及時上報市委、市政府和省防指;必要時,提請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匯報并作出工作部署。響應期間,根據汛(旱)情發展變化,受市防指指揮長委托,可由市防指第一副指揮長或常務副指揮長主持會商。

2市防指指揮長或委托市防指第一副指揮長帶班;市防指專項工作組進駐市應急指揮中心(市防辦),實行24小時應急值守;加強對汛(旱)情的監視,按要求及時將情況上報省防辦和市委、市政府,通報市防指成員單位。

3)市防指依法宣布進入緊急防汛(抗旱)期;在市主流媒體發布汛(旱)情通告,宣傳報道汛(旱)情及抗洪搶險、抗旱行動情況;市防指適時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

4)市政府領導按照防汛抗旱責任分工帶隊赴一線督導防汛抗旱工作,必要時提請市委統一安排市領導分片督查指導。市防指派出工作組(專家組)赴相關地區駐點指導防汛抗旱工作。

5)有關單位做好市級防汛抗旱物資、裝備調撥準備,市級相關搶險救援隊伍實行24小時備勤,防汛物資和隊伍前置到防洪重點地區。宿州軍分區、武警宿州支隊協調解放軍、武警部隊前置到防洪重點地區。市防指成員單位按照任務分工,全力做好有關工作。

6)市防指及其成員單位按權限、職責督促各地、各有關單位強化巡查防守、抗洪搶險、轉移避險、工程調度、應急排澇、抗旱保水等工作;積極做好物資、資金、電力、通訊、交通運輸、受災救助等保障工作。

7當防洪工程、設施出現重大險情時,所在地縣區政府應立即成立現場搶險指揮機構,全力組織搶險,并提前安全轉移可能受洪水威脅的群眾;按照規定申請組織解放軍、武警部隊、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參加抗洪搶險和人員轉移;市防指領導赴現場督查指導搶險工作,并派出專家組進行技術指導。

8)相關縣區防指啟動防汛抗旱一級應急響應,依法宣布本地區進入緊急防汛期;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主持會商,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市防汛一級應急響應期間,相關縣區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在指揮部24小時坐鎮指揮;按照預案組織防汛搶險或抗旱。

9市防汛抗旱一級應急響應期間,相關縣區防指、市防指成員單位每日按規定時間將工作情況報市防辦。信息報送實行零報告。

5.2 二級應急響應

5.2.1 二級應急響應條件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為二級響應條件。

1)全市范圍內發生大洪水,或新汴河干流、奎濉河等干流大部分河段發生超過警戒水位的洪水;

2)新汴河宿州閘以下干流、奎濉河干流、沱河宿東閘至王橋閘干流堤防發生決口;

3)小一型水庫發生垮壩;

4)發生面積大于120萬畝的洪澇災害;

5)臺風可能或已經對我市產生嚴重影響;

6)正在發生大范圍強降雨過程,市氣象部門發布暴雨紅色預警,會商研判2個以上縣區大部分地區可能發生嚴重洪澇災害;

7)市建成區,或3個以上縣區范圍內發生嚴重干旱,且預報未來一周無透墑雨;

8)其他需要啟動二級響應的情況。

市防辦提出啟動二級應急響應建議,報市防指第一副指揮長決定。

5.2.2 二級應急響應行動

1)市防指指揮長主持會商,市防指相關成員參加,作出工作部署;必要時,提請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匯報并作出工作部署。響應期間,根據汛(旱)情發展變化,受市防指指揮長委托,可由市防指第一副指揮長或常務副指揮長、副指揮長主持會商。

2)市防指第一副指揮長或委托常務副指揮長帶班;市防指專項工作組或市防指相關成員單位派員進駐市應急指揮中心(市防辦),實行24小時應急值守;加強對汛(旱)情的監視,按要求及時將情況上報省防辦和市委、市政府,通報市防指成員單位。

3)市防指可依法宣布進入緊急防汛(抗旱)期;在市主流媒體發布汛(旱)情通告,市防辦視情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

4)市政府領導或委托相關成員單位主要負責同志按照防汛抗旱責任分工帶隊赴一線督導防汛抗旱工作。市防指根據需要派出工作組專家組赴相關地區駐點指導防汛抗旱工作。

5)有關單位做好市級防汛抗旱物資、裝備調撥準備,市級相關搶險救援隊伍實行24小時備勤,必要時,防汛物資和隊伍前置到防洪重點地區。宿州軍分區、武警宿州支隊做好調派準備,必要時前置到防洪重點地區。市防指成員單位按照任務分工做好有關工作。

6)市防指及其成員單位按權限、職責督促各地、各有關單位強化巡查防守、抗洪搶險、轉移避險、工程調度、應急排澇、抗旱保水等工作;積極做好物資、資金、電力、通訊、交通運輸、受災救助等保障工作。

7)當防洪工程、設施出現較大險情時,所在地縣區政府應立即成立現場搶險指揮機構,全力組織搶險,并提前安全轉移可能受洪水威脅的群眾;必要時,按照規定申請組織解放軍、武警部隊、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參加抗洪搶險和人員轉移;市防指領導赴現場督查指導搶險工作,并派出專家組進行技術指導。

8)相關縣區防指啟動二級或一級應急響應,可依法宣布本地區進入緊急防汛期;防指主要負責同志主持會商,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市防汛二級應急響應期間,相關縣區防指第一或常務負責同志在指揮部24小時坐鎮指揮;按照預案組織防汛搶險或抗旱。

9)市防汛二級應急響應期間,相關縣區防指、市防指成員單位每日按規定時間將工作情況報市防辦;市抗旱二級應急響應期間,相關縣區防指、市防指成員單位每周按規定時間將工作情況報市防辦。信息報送實行零報告。

5.3三級應急響應

5.3.1 三級應急響應條件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為三級響應條件。

1)全市范圍內發生較大洪水,或新汴河、奎濉河等干流發生兩個以上主要控制站超過警戒水位的洪水;

2)新汴河、奎濉河等干流堤防出現重大險情,或主要支流堤防發生決口;

3)唐河、沱河、澮河干流大部分河段超過保證水位;

4)沱河王橋閘以下干流或唐河、澮河干流堤防發生決口;

5)中型水庫、大型水閘出現重大險情,或小二型水庫發生垮壩;

6)發生面積大于80萬畝的洪澇災害;

7)臺風可能或已經對我市產生較重影響;

8)正在發生大范圍強降雨過程,市氣象部門發布暴雨橙色預警,會商研判2個以上縣區大部分地區可能發生較重洪澇災害;

9)市建成區,或2個以上縣區范圍內發生中度干旱,且預報未來一周無有效降雨;

10)其他需要啟動三級響應的情況。

市防辦提出啟動三級應急響應建議,報市防指常務副指揮長決定。

5.3.2 三級應急響應行動

1)市防指第一副指揮長或委托常務副指揮長主持會商,市防指相關成員參加,作出工作部署;響應期間,根據汛(旱)情發展變化,受市防指第一副指揮長或常務副指揮長委托,可由市防指副指揮長主持會商。

2)市防指副指揮長帶班;市防辦實行24小時應急值守,必要時市防指相關成員單位派員參加聯合應急值守;加強對汛(旱)情的監視,按要求及時將情況上報省防辦和市委、市政府,通報市防指成員單位。

3)市防指在市主流媒體發布汛(旱)情通告。

4)市防指派出由相關成員單位組成的工作組專家組赴相關地區指導防汛抗旱工作。

5)有關單位做好市級防汛抗旱物資、裝備調撥準備,市級相關搶險救援隊伍實行24小時備勤。宿州軍分區、武警宿州支隊做好調派準備。市防指成員單位按照任務分工做好有關工作。

6)市防指成員單位按權限、職責督促指導各地、各有關單位強化巡查防守、抗洪搶險、轉移避險、工程調度、應急排澇、抗旱保水等工作;積極做好物資、資金、電力、通訊、交通運輸、受災救助等保障工作。

7)當防洪工程、設施出現一般險情時,當地政府應成立現場搶險指揮機構,全力組織搶險;根據需要,提前安全轉移可能受洪水威脅的群眾;必要時,按照規定申請組織解放軍、武警部隊、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參加抗洪搶險和人員轉移;市防指派出專家組進行技術指導。

8)相關縣區防指啟動三級或三級以上應急響應;防指第一或常務負責同志主持會商,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市防汛三級應急響應期間,相關縣區防指負責同志在指揮部24小時坐鎮指揮;按照預案組織防汛搶險或抗旱。

9)市防汛三級應急響應期間,相關縣區防指、市防指成員單位每日按規定時間將工作情況報市防辦;市抗旱三級應急響應期間,相關縣區防指、市防指成員單位每周按規定時間將工作情況報市防辦。信息報送實行零報告。

5.4 四級應急響應

5.4.1 四級應急響應條件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為四級響應條件。

1)全市范圍內發生一般洪水,或新汴河、奎濉河等主要河道的一條主要支流全線超過警戒水位;

2)新汴河、奎濉河干流堤防出現較大險情,或主要支流堤防發生重大險情;

3)唐河、沱河、澮河干流大部分河段超過警戒水位,或堤防發生重大險情;

4)中型水庫出現較大險情,或小型水庫發生重大險情;

5)發生面積大于50萬畝的洪澇災害;

6)臺風可能或已經對我市產生影響;

7)預測或正在發生大范圍強降雨過程,市氣象部門發布暴雨黃色預警,會商研判2個以上縣區大部分地區可能發生洪澇災害;

8)市建成區,或2個以上縣區范圍內發生輕度干旱,且預報未來一周無有效降雨;

9)其他需要啟動四級響應的情況。

市防辦提出啟動四級應急響應建議,報市防指副指揮長(市防辦主任)決定。

5.4.2 四級應急響應行動

1)市防指副指揮長主持會商,市防指相關成員參加,作出工作部署;響應期間,根據汛(旱)情發展變化,受市防指副指揮長委托,可由市防辦負責同志主持會商。

2)市防辦負責同志帶班;市防辦實行24小時應急值守,加強對汛(旱)情的監視,按要求及時將情況上報省防辦和市委、市政府,通報市防指成員單位。

3)市防辦根據需要派出工作組專家組赴相關地區指導防汛抗旱工作。

4)有關單位做好市級防汛抗旱物資、裝備調撥準備,市級相關搶險救援隊伍加強備勤。市防指成員單位按照任務分工做好有關工作。

5)市防指成員單位按權限、職責督促指導各地、各有關單位強化巡查防守、抗洪搶險、轉移避險、工程調度、應急排澇、抗旱保水等工作;積極做好物資、資金、電力、通訊、交通運輸、受災救助等保障工作。

6)當防洪工程、設施出現一般險情時,當地政府應立即成立現場搶險指揮機構,全力組織搶險;必要時,提前安全轉移可能受洪水威脅的群眾;根據需要,市防指派出專家組進行技術指導。

7)相關縣區防指啟動四級或四級以上應急響應;防指負責同志主持會商,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市防汛三級應急響應期間,相關縣區防辦負責同志在指揮部24小時坐鎮指揮;按照預案組織防汛搶險或抗旱。

8)市防汛四級應急響應期間,相關縣區防指、市防指成員單位每日按規定時間將工作情況報市防辦;市抗旱四級應急響應期間,相關縣區防指、市防指成員單位每周按規定時間將工作情況報市防辦。信息報送實行零報告。

5.5 應急響應終止

5.5.1 洪水災害、極度缺水得到有效控制時,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可視汛情旱情,宣布終止緊急防汛(抗旱)期。

5.5.2 主要河道、水庫水位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區域性暴雨或臺風影響基本結束、重大險情得到有效控制,旱情已解除或有效緩解,并預報無較大汛情、旱情時,由市防辦提出響應終止建議,報市防指領導研究決定。一級應急響應終止由市防指指揮長研究決定,二級應急響應終止由市防指第一副指揮長研究決定,三級應急響應終止由市防指常務副指揮長研究決定,四級應急響應終止由市防指副指揮長(市防辦主任)研究決定。

6 不同災害應急處置的銜接配合機制

6.1 河道洪水

1)河道即將出現洪水時,水利(水文)部門應做好洪水預報和預警工作,及時向本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報告水位、流量的實測情況和洪水走勢;按照分級負責原則,確定洪水預警區域、級別和洪水信息發布范圍,按照權限向社會發布;跟蹤分析河道洪水的發展趨勢,及時滾動預報最新水情,為抗災救災提供基本依據和技術支撐。

2)在汛期,河道、水庫、閘壩等水工程管理單位必須按照規定對水工程進行巡查,發現險情,必須立即采取搶護措施,第一時間向預計淹沒區域的相關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組織發出預警,并及時向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3)河道水位超過警戒水位時,當地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按照經批準的防洪預案和防汛責任制的要求,組織專業和群眾防汛隊伍巡堤查險,嚴密布防,必要時動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民兵參加重要堤段、重要工程的防守或突擊搶險。應急管理部門應組織指導相關地方提前落實搶險隊伍、搶險物資,視情開展巡查值守,做好應急搶險和人員轉移準備。

4)在實施老汪湖蓄滯洪區調度運用時,根據洪水預報和經批準的老汪湖蓄滯洪區控制運用預案、奎濉河洪水調度方案,由市水利部門提出運用建議,經市防指研究同意后報省防指批準后實施。埇橋區及靈璧縣汛抗旱指揮機構提前做好行蓄洪區運用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組織行蓄洪區內臨時生產人員轉移,分洪設施的啟用,及保莊圩內居民生活物資保障等。

5)交通、電力、通信、石油、化工等工程設施因暴雨、洪水、內澇和臺風發生險情時,工程管理單位應當立即采取搶護措施,并及時向其行業主管等相關部門報告;行業主管部門應當立即組織搶險,并將險情及搶險行動情況報告本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

6)洪水災害發生后,水利部門按照防汛抗旱指揮機構部署,派出水利技術專家組,協助應急管理部門開展險情處置,提供技術支持。

6.2 漬澇災害

漬澇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由當地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組織實施。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要加強組織協調,督促指導相關部門做好排澇工作。

1)城市內澇。城管、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商務、房管、國防動員等相關部門按任務分工全面排查城市易澇風險點,突出抓好隧道、下穿立交、地下空間、下沉式建筑、在建工程基坑等易澇積水點(區)隱患排查,并逐項整治消險。對影響面廣和涉及人員安全的主要易澇點要按照一點一案制定應急處置方案,明確責任人、隊伍和物資,落實應急措施。

當出現城市內澇災害時,當地城市防汛指揮機構應根據應急預案,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和力量轉移安置危險區域人員;對低洼積水等危險區域、路段及地下空間,相關部門要及時采取警戒、管控等措施,避免人員傷亡。要及時通過廣播、電視、新媒體、公共電子屏等對災害信息進行滾動預警;情況危急時,停止相關生產和社會活動。

水利、城管等部門應加強協調和配合,科學調度防洪排澇工程、正確處理外洪內澇關系,確保防洪防澇安全。城管、交通運輸、電力、通信、燃氣、供水等相關部門和單位應保障城市生命線工程和其他重要基礎設施安全,保證城市正常運行。

2)村莊和農田發生漬澇災害時,當地人民政府和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要及時組織專業人員和設備搶排澇水,盡快恢復生產和生活,減少災害損失。

6.3 堤防決口、水閘垮塌、水庫垮壩

1)出現堤防決口、水閘垮塌、水庫垮壩征兆時,防汛責任單位要迅速調集人力、物力全力組織搶險,盡可能控制險情,第一時間向預計淹沒區域的相關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組織發出警報,并及時向當地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2)堤防決口、水閘垮塌、水庫垮壩的應急處理,由當地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水利部門提供技術支撐。

6.4 安全防護與醫療救護

1)各級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高度重視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調集和儲備必要的防護器材、消毒藥品、備用電源和搶救傷員必備的器械等,以備隨時應用。

2)搶險人員進入和撤出現場由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視情況作出決定。搶險人員進入受威脅的現場前,應采取防護措施以保證自身安全。參加一線抗洪搶險的人員,必須穿救生衣,攜帶必要的安全防護器具。當現場受到污染時,應按要求為搶險人員配備防護設施,撤離時應進行消毒、去污處理。

3)發生洪澇災害時,事發地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及時做好群眾的救援、轉移和疏散工作。

4)事發地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和上級領導機構的指令,及時發布通告,防止人、畜進入危險區域或飲用被污染的水源。

5)當地人民政府負責妥善安置受災群眾,提供緊急避難場所,保證基本生活。要加強管理,防止轉移群眾擅自返回。

6)出現水旱災害后,事發地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組織衛生健康部門加強受影響地區的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工作,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必要時派出衛生應急隊伍,設立現場醫療點,開展緊急醫學救援、災區衛生防疫和應急心理干預等工作。

6.5 社會動員

出現水旱災害后,事發地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可根據事件的性質和危害程度,報經當地人民政府批準,對重點地區和重點部位實施緊急控制,防止事態及其危害進一步擴大。

必要時可通過當地人民政府廣泛調動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等積極有序參與突發事件處置,緊急情況下可依法征用、調用交通工具、物資、人員等,全力投入抗洪搶險和抗災救災。

7 信息報送與發布

7.1 信息報送

1)防汛抗旱信息主要包括: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工情、險情、災情,工程調度運用情況,搶險救災進展情況,防汛抗旱人力調集、物資、裝備及資金投入情況,人員轉移及安置等情況。

2)防汛抗旱信息的報送由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統一負責、歸口處理、逐級上報,各行業部門向本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報送信息,信息同級共享。

3)防汛抗旱信息的報送應快速、準確、詳實,重要信息應立即上報,因客觀原因一時難以準確掌握的信息,應及時報告基本情況,同時抓緊跟蹤了解,盡快補報詳情。

4)洪澇突發險情災情報送按照國家防總相關規定和災害統計報告制度執行。有堤防河道的堤防及穿堤建筑物,老汪湖行蓄洪區和保莊圩堤防及穿堤建筑物,中型、小一型水庫及其它頭頂水庫發生重大險情,水庫潰壩、人員傷亡,必須立即報告市防辦。

5)因災死亡失蹤人員信息不全時,應先報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等概要情況,待核實或完成信息比對后再補報,不得以身份信息不全、需進一步核實等理由遲報瞞報。

6)河道發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水庫水位超汛限水位時,堤防、水庫、涵閘、泵站等工程設施管理單位要加密監測,并將工程設施運行情況報本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和上級主管部門。出現險情時,工程設施管理單位必須第一時間向本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出險部位、險情種類、搶護方案以及處理險情的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通信聯絡方式、除險情況等。

7)各級水利部門按照權限調度水利工程時,應按照相關規定做好調度運用信息通報,尤其是應急響應和強降雨等期間的信息通報,加強上下游聯動,并將工程調度指令抄送本級防辦。

7.2 信息發布

1)防汛抗旱信息由縣級以上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分級負責、統一發布,其中相關單項信息由行業部門審核。信息發布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對雨情、汛情、旱情、險情、災情描述要科學嚴謹。

2)信息發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權發布、編發新聞稿、組織報道、接受記者采訪、舉行新聞發布會等,具體按照相關規定執行。市、縣(區)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發生重大水旱災害時,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社會和媒體通報情況,并根據事態發展及時召開新聞發布會。

3)新聞報道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報道為主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及時準確、把握適度的原則。

4)宣傳部門和網信部門要加強新聞媒體和新媒體信息發布內容管理和輿情動態分析,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迅速澄清謠言,引導網民依法、理性表達意見,形成積極健康的社會輿論氛圍。

8 應急保障

8.1 隊伍保障

各級人民政府應切實加強防汛搶險、巡堤查險隊伍建設,不斷提升與解放軍、武警部隊和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協同處置能力,必要時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抗洪搶險排澇和抗旱救災。

8.2 物資保障

按照分級管理、分級儲備的原則,各級應采取集中儲備和分散儲備、實物儲備和協議儲備相結合方式儲備各類防汛抗旱物資,建立健全物資調撥機制,確保物資儲備數量充足、品種齊全、調運及時。

8.3 資金保障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在地方財政預算中安排資金用于本轄區的防汛抗旱工作,保障防汛搶險、抗旱救災所需。加強防汛抗旱高級別應急響應下防汛搶險、抗旱救災資金保障。中央、省財政下撥的防汛抗旱救災補助費,應及時安排,??顚S?。財政、審計等部門要加強防汛抗旱資金的監督管理工作。

8.4 通信保障

1)任何通信運營單位都有依法保障防汛抗旱信息暢通的責任。

2)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按照以公用通信網為主的原則,合理利用專用通信網絡,防汛抗旱工程管理單位必須配備通信設施,確保信息暢通。暴雨洪澇災害易發的偏遠地區鄉、村應配備衛星通信設施。

3)通信管理部門應按照防汛抗旱實際需要,將相關要求納入通信保障應急預案。應急過程中,通信管理部門應根據通信保障應急預案,調度應急通信隊伍、裝備,為防汛抗旱通信和現場指揮通信提供保障;加快搶修損壞的通信設施,努力保證防汛抗旱通信暢通。

4)在緊急情況下,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公共電子屏和新媒體以及手機短信等手段及時發布防汛抗旱預警預報信息,通知公眾快速撤離。公共廣播、電視、相關政府網站等媒體、公共電子屏管理單位以及基礎電信企業應按照主管部門要求發布防汛抗旱預警預報等信息。

8.5 交通保障

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協調組織水陸運輸保障,優先保障防汛搶險人員、群眾安全轉移和防汛抗旱救災物資的運輸;行蓄洪區分洪時,負責群眾安全轉移所需地方車輛、船舶的調配;負責分泄大洪水時通航水域航道航行和渡口的安全監管工作;負責搶險救災車輛、船舶的及時調配。

8.6 電力保障

電力、能源等部門協調做好抗洪搶險、搶排漬澇、抗旱救災、生命線工程運行等方面的電力供應和應急救援現場的臨時供電等工作。

9 后期處置

9.1 善后工作

9.1.1 防汛抗旱征用補償

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在緊急防汛(抗旱)期征用、調用的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等,汛(旱)期結束后應及時歸還或按有關規定給予補償。調用專業防汛搶險救援隊或抗旱服務隊,可由申請調用的單位給予適當補助。

9.1.2水毀工程修復

汛期結束或洪水退去后,市、縣(區)政府要組織相關部門或工程管理單位做好前期工作,提出水毀修復計劃,抓緊組織實施,力爭在下一次洪水(汛期)到來之前恢復主體功能。涉及跨行政區域的交通、電力、通信、水利等重要設施的水毀修復工作,由上一級主管部門負責協調。

9.1.3 防汛抗旱物資補充

針對防汛抗旱物資消耗情況,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各級財政應加強資金保障,由各級防辦組織相關部門研究提出儲備計劃,相關單位及時補充到位,所需物料數量和品種按物資儲備定額確定。

9.1.4 行蓄洪區運用補償

行蓄洪區運用后,由埇橋區及靈璧縣人民政府組織核查財產損失,提出補償方案,按程序上報批準執行。

9.1.5災后恢復重建

各相關部門應盡快組織災后重建工作,加大資金資源整合力度,充分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原則上按原標準恢復,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提高標準重建。旱情解除后,對經批準的臨時截水工程和設施須盡快拆除,恢復原貌。

9.1.6 次生災害防范和社會風險管控

各級各相關部門應密切監測分析重特大水旱災害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及時采取預防和應對措施;及時防范化解重特大水旱災害可能引發的社會風險,加強輿情監測和管控,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

9.2 總結評估

每年市縣(區)防汛抗旱指揮機構針對防汛抗旱工作各方面和環節組織應急管理等相關部門進行定性和定量總結、分析,總結經驗,查找問題,改進工作??偨Y情況按要求及時報上一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和本級黨委、政府,相關部門工作總結報本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

市應急局按照相關規定組織開展水旱災害調查評估工作。

10 附則

10.1 名詞術語解釋

10.1.1 緊急防汛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規定,當江河、湖泊的水情接近保證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水庫水位接近設計洪水位,或者防洪工程設施發生重大險情時,相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可以宣布進入緊急防汛期。在緊急防汛期,國家防汛指揮機構或者其授權的流域、省、自治區、直轄市防汛指揮機構有權對壅水、阻水嚴重的橋梁、引道、碼頭和其他跨河工程設施作出緊急處置。防汛指揮機構根據防汛抗洪的需要,有權在其管轄范圍內調用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和人力,決定采取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礙物和其他必要的緊急措施;必要時,公安、交通等相關部門按照防汛指揮機構的決定,依法實施陸地和水面交通管制。

10.1.2 緊急抗旱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規定,在發生特大干旱,嚴重危及城鄉居民生活、生產用水安全,可能影響社會穩定時,省級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宣布本轄區內的相關行政區域進入緊急抗旱期。在緊急抗旱期,相關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當組織動員本行政區域內各相關單位和個人投入抗旱工作。

10.1.3 防御洪水方案

是對有防汛抗洪任務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流域綜合規劃、防洪工程實際狀況和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制定的防御江河洪水(包括特大洪水)、山洪災害、臺風災害等方案的統稱。防御洪水方案經批準后,相關地方人民政府必須執行。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和承擔防汛抗洪任務的部門和單位,必須根據防御洪水方案做好防汛抗洪準備工作。

10.1.4 洪水等級

一般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現期5~10年一遇的洪水。

較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現期10~20年一遇的洪水。

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現期20~50年一遇的洪水。

特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現期大于50年一遇的洪水。

10.1.5 干旱等級

輕度干旱:受旱地區作物受旱面積占播種面積的30%以下;或因旱造成臨時性飲水困難人口占所在地區人口比例在20%以下。

中度干旱:受旱地區作物受旱面積占播種面積的30%—50%;或因旱造成臨時性飲水困難人口占所在地區人口比例達20%—40%。

嚴重干旱:受旱地區作物受旱面積占播種面積的50%—80%;或因旱造成臨時性飲水困難人口占所在地區人口比例達40%—60%。

特大干旱:受旱地區作物受旱面積占播種面積的80%以上;或因旱造成臨時性飲水困難人口占所在地區人口比例高于60%。

10.1.6 城市干旱等級

城市輕度干旱:因旱城市實際日供水量為正常日供水量的90%~95%,出現缺水現象,居民生活、生產用水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城市中度干旱:因旱城市實際日供水量為正常日供水量的80%~90%,出現明顯的缺水現象,居民生活、生產用水受到較大影響。

城市嚴重干旱:因旱城市實際日供水量為正常日供水量的70%~80%,出現嚴重缺水現象,居民生活、生產用水受到嚴重影響。

城市特大干旱:因旱城市實際日供水量為正常日供水量的70%以下,出現極為嚴重的缺水局面,居民生活、生產用水受到極大影響。

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10.2 預案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由市防辦負責管理。各縣區防指根據本預案制定本級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報市防辦備案;市有關部門(單位)結合實際,編制本部門(單位)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或納入本部門(單位)應急預案。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應根據實際情況變化適時修訂。

10.3 獎勵與責任

對防汛搶險和抗旱救災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勞動模范、先進集體和個人,按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對防汛搶險和抗旱工作中英勇獻身的人員,按照有關規定追認為烈士;對防汛抗旱工作中玩忽職守造成損失的,依法依規追究當事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10.4 預案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市政府辦公室會同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解釋。

10.5 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附件1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組織體系圖

 


 

附件2

市防汛抗旱應急分組響應框架圖

 

 

 

 

 

 

 

 



政策咨詢
如果您對該政策文件有疑問,可以點擊“我要問”在線咨詢,也可以撥打上方的電話咨詢相關部門,或者撥打市長熱線:0557-12345。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