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便民服務】省衛健委印發最新通知!
近日,省衛健委印發安徽省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的通知。通知提出,在省便民惠民服務舉措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實化形成具體措施,出臺了安徽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便民惠民服務舉措和安徽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便民惠民服務舉措各十條。
關于印發安徽省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的通知
各市及省直管縣衛生健康委、省屬醫療衛生機構: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進一步解決群眾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提升群眾健康獲得感,我委制定了《全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便民惠民服務舉措》《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便民惠民服務舉措》?,F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實把便民惠民服務舉措作為深化主題教育、優化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抓手,從患者視角出發,從小切口做起,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要強化責任擔當,深入查找本轄區本單位醫療衛生服務存在的差距與不足,在省便民惠民服務舉措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實化形成具體措施,落實專班、專人負責,明確階段目標,壓實責任分工,確保便民惠民舉措落實到位。要加強宣傳引導,依托主流媒體和新興媒體,集中發布一批好的做法和成效,提升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的公眾知曉率;同步擴大門診和住院滿意度調查,建立依據調查評價結果創新優化服務舉措的制度機制,不斷增進群眾享受衛生健康服務的獲得感。
各市及省直管縣衛生健康委、省屬醫療衛生機構要將本轄區本單位落實情況于11月30日前報送至省衛生健康委。
附件:1.安徽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便民惠民服務舉措
2.安徽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便民惠民服務舉措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
2023年9月13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安徽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便民惠民服務舉措
一、完善預約診療。二級以上醫院提供診間、電話、自助機、網站、手機端等多種形式的預約掛號服務,就診分時段預約精確到30分鐘以內?;颊咭蛲患膊⊥徊〕?,三日內(含就診當日)在同一院區、同一科室、同層級門診,攜檢查、檢驗結果復診時提供一次免費復診,不再重復收取掛號費、診察費。免費復診范圍覆蓋普通門診、專家門診,不含急診。各醫院要進一步完善叫號系統,為復診患者提供方便。
二、專家號源向基層醫院開放。依托安徽醫療便民平臺設置專用號源池,省級醫院預留不少于10%的門診號源向市縣級醫院開放,醫聯體、醫共體牽頭醫院預留不少于20%的門診號源向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開放,由授權醫療機構或家庭醫生登錄預約。推廣醫聯體、醫共體牽頭醫院普通門診向社區輻射,通過大醫院“放下去”,社區“開起來”,把同質化的優質醫療服務送進社區,提高基層首診效果。
三、開設節假日門診。二級以上醫院常規開設節假日門診,優先在需求較多的??崎T診推行,掛號、收費、檢查、取藥等科室要配套開放。針對患者不同時段的就診需求,及時調配資源,鼓勵醫院延時開設午、晚間門診,確保出現就診高峰時門急診運行平穩有序。
四、門診服務“一站式”。醫院設立門診“一站式”服務中心,為患者提供導診、審核蓋章、醫保咨詢、醫聯體轉診、投訴建議受理、輪椅租用等便民服務。招募醫學院校在校學生等社會力量參與志愿服務,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提供就醫指導。三級綜合醫院、腫瘤??漆t院及其他有條件的醫院針對腫瘤、疑難復雜疾病、多系統多器官疾病設立多學科診療門診,建立聯合診治中心或專病中心,提供多學科診療和重大疾病診療“一站式”服務。
五、檢查檢驗多種形式預約。醫院設立檢查檢驗集中預約中心,將醫生為同一患者開具的檢驗、B超、CT、MRI、胃鏡、腸鏡等多個檢查檢驗項目或有復雜告知的檢查項目,集中一次性完成預約。單個檢查項目提供診間或自助機、網站、手機端等多種自助預約方式。PET-CT等大型檢查向基層醫療機構開放預約。檢查檢驗分時段預約并精確到30分鐘以內。提供檢查檢驗結果網上查詢、移動推送等方式,方便患者查詢。
六、推廣住院患者“預住院”集中服務。對診斷明確、病情相對穩定,經評估符合住院指征、行擇期手術的患者,在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的前提下辦理“預住院”?;颊呷朐呵凹赐瓿尚g前檢查檢驗,縮短入院后術前等待時間。設立入院準備中心,“一站式”辦理住院預約、預住院檢查檢驗安排、入院手續辦理等服務。推廣“全院一張床”,對醫院內閑置床位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緩解大醫院“住院難”。
七、擴大日間診療服務。三級醫院普遍設置日間病房、日間手術室,安排醫療團隊為適宜患者提供日間治療、日間手術等服務,并納入醫保支付范疇。明確日間醫療病種。日間手術占比達20%以上。加強日間醫療患者隨訪,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延伸醫療服務。二級以上醫院要創造條件開展日間診療服務。
八、住院患者享有責任制護理。在全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推行以改善護理服務、提升就醫體驗為核心內涵的“十個一”天使行動。全面落實責任制護理,為每位患者確定1名責任護士,提供全面、全程、連續的優質護理服務。責任護士加強與患者溝通,并與出院患者建立通訊聯系,提供在線護理咨詢、護理隨訪、居家護理指導等延續性護理服務。規范護理員培訓管理,積極推廣“無陪護”醫院、“無陪護”病區(病房)。開展高年資護士進社區、進家庭服務。
九、提供智慧醫療服務。醫院依托安徽醫療便民平臺等推廣使用電子健康碼、身份證、社???、醫保電子憑證等多碼融合?;颊呖墒褂闷渲腥我环绞?,在醫療機構內掛號、就診、檢查、治療、取藥、結算等環節一碼(卡)通用。推廣“床旁”結算服務,將結算窗口前移至病區,提供住院結算、住院費用支付、住院費用清單查詢等服務?;颊咴诓^內即時結算住院費用,即時獲取電子發票。全面推廣急診患者先診療后付費。
十、加強診后管理與隨訪。為康復期患者提供向基層醫療機構轉診服務。醫院建立患者隨訪檔案和隨訪計劃,建設基于患者服務為核心的多途徑智能隨訪平臺,安排醫務人員為患者提供藥物使用、康復鍛煉、健康飲食、健康教育等咨詢指導和延續性治療服務。定期開展門診及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根據滿意度調查評價結果及時創新服務舉措、優化服務流程,不斷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便民惠民服務舉措
一、推進門診預約和雙向轉診
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預留的門診號源,由授權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家庭醫生為轄區常住居民提供預約服務。進一步發揮家庭醫生作用,推進預約專家門診、預約檢查、預約住院床位等服務。推動醫聯體(醫療集團)和醫共體內醫學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上級醫院轉診的康復期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咨詢指導等延續性服務。
二、落實中高級職稱醫師值守門診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通過內部挖潛、合理調配人力;并結合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統籌調配縣域資源、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對口幫扶等方式,落實每周至少3個工作日有1名主治醫師以上職稱臨床專業技術人員在機構值守門診服務,提升基層門診服務質量和首診水平。脫貧縣(市、區)及偏遠地區的鄉鎮衛生院可通過遠程診療等方式實現。
三、方便慢病患者用藥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全面實施高血壓、糖尿病等2種慢性病長期處方服務,為病情穩定的患者開具4-12周長期處方,并逐步擴大慢性病病種覆蓋范圍。對不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藥目錄內、需長期服用的藥物,應及時通過申請醫共體中心藥房配備或代購等方式,保障慢病患者用藥需求。對高齡、臥床等行動不便的慢病簽約患者,在確保信息真實和用藥安全的前提下,經患者本人授權可由家屬代開藥。
四、密切與簽約居民的聯系
家庭醫生每季度通過“智醫助理”外呼系統、電話、微信、短信、區域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信息平臺等,與簽約居民聯系1次以上。對重點簽約居民,按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和簽約包服務內容開展相應頻次的隨訪、履約服務。對精神病患者、行動不便、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殘疾人等確有需求的人群,按約定提供上門巡診、健康指導、健康監測等服務。
五、深化“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務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并及時更新轄區65歲及以上重點人群健康服務臺賬,主動加強聯系,提供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健康指導等健康管理,并根據健康需求及時做好轉診轉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設置老年人友好服務崗位或窗口,為老年人提供便利診療、就醫咨詢、導診以及自助信息設備、手機終端等協助辦理服務。將0-6歲兒童健康管理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供新生兒家庭訪視、兒童體格檢查、中醫藥健康指導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六、延長門診服務時間
無急診服務且診療量較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實行工作日延時服務1-3小時,鼓勵開設午間門診、晚間門診、節假日門診,方便居民特別是上班、上學等人群獲得基本醫療、慢病配藥、家醫簽約、健康咨詢等服務。加強對基層醫務人員的關心關愛,對延時服務的工作人員要給予必要的補休、輪休或補助。
七、推行“先診療、后結算”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全面推行轄區常住居民或參保居民門急診、住院就醫“先診療、后結算”一站式服務方式,提供多種付費渠道和結算方式,優化診療服務流程,縮短等候時間。鄉村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納入當地醫保定點管理,方便群眾就近看病開藥。
八、提供周末疫苗接種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疫苗接種門診全面推行預防接種分時段預約,并開展預約周末疫苗接種服務。接種時應告知下一次疫苗接種時間,接種前一天以短信等方式及時提醒。對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疫苗接種,可開辟綠色通道。接種門診結合服務能力、轄區居民服務需求、日常作息時間等,合理分配周末預約號源。
九、加大慢性病健康指導
加強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早期篩查、干預、分類管理和健康指導?;鶎俞t療衛生機構為首次診斷為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或處于以上慢性病初期)的慢性病患者提供運動健身、飲食營養等非藥物處方,以及戒煙、限酒、“三減(減油、減鹽、減糖)”等建議,免費發放慢性病防治宣傳資料,幫助其通過適量運動、健康飲食等方式控制肥胖等危險因素,恢復健康狀態。
十、改善就醫服務環境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推行“一人一診室”,保護患者隱私。完善機構內就診指南及路徑標識,方便群眾就醫。為老年人、兒童、殘疾人、孕產婦等提供輪椅、平車、座椅、尿布臺等便民設施。保持就醫環境干凈整潔,門診公共衛生間要做到“兩有一無”,即有流動洗手水、有洗手液(皂),無異味。要加強安全隱患排查,完善消防等安保設施。